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碳排放作为强制性指标--规范解读与技术服务

CCDG 中建设计 2024-04-16






前言




住建部近日发布公告,批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5015-2021,将于2022年4月1日起实施。

住建部表示,此次发布的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此次发布规范不一致的,以此次发布规范的规定为准。




PART01

规范要点




01 全文强制,必须严格执行

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体系覆盖工程建设领域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实施后,现行相关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通用规范》全文强制,必须严格执行!


02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覆盖面广

涉及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施工调试验收运行管理等内容,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必须执行本规范。


03  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

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方案以及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建筑的能耗可在生能源利用以及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在项目不同阶段,需进行碳排放计算分析,并严格执行


04   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细化

太阳能利用、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提出了明确指标和要求。要求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时,应给出系统装机容量年发电总量。要求新建建筑群及建筑的总体规划应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创造条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建筑节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05   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

提高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热工性能限值要求,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在现行节能设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 30%和 20%。

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 75%;

2)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 65%

3)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 72%

06   新增温和地区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要求

新增温和A区设置供暖空调系统的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拓展工业标准适用范围,温和地区工业建筑严格执行。


07  暖通空调系统效率和照明要求全面提升

对于冷水机组、热泵系统、多联机等冷热源设备机组效率要求全面提升,照明功率密度对比现行照明标准,达到目标值要求,进一步降低建筑运行能耗。




PART02

碳排放强制

指标要求




碳排放强制要求

碳排放强度有了明确强制标准,平均降低7kgCO2(㎡·a)以上



能耗设计包含

1、建筑耗电量;

2、耗煤量;

3、耗气量(或耗油量);

4、集中供热耗热量;

5、集中供冷耗冷量;

6、可在生能源利用量。


过去的建筑相关碳排放标准更多是推荐或者建议,例如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GB/T51141-201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和它的2020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强制性要求。


《规范》明确了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的碳排放强度控制指标,解决了过去对于建筑碳排放没有明确量化指标要求的问题,对实现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和实际影响力。




PART03

适用范围



“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必须执行本规范”,涉及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施工调试验收与运行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PART04

关键指标



此次发布受到影响的原有标准及规范达到20部。具体参数上,围护结构的限值基本与之前的公共建筑和住宅节能节能设计标准一致,也有很多指标提高了要求。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比



PART05

废止标准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第6.3.3、6.3.4、6.3.5、6.3.6、6.3.7、6.3.9、6.3.10、6.3.11、6.3.12、6.3.13、6.3.14、6.3.15条

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第7.1.5、7.2.3、8.1.4(2)、8.3.2、8.3.4、8.3.12条(款)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第3.2.1、3.2.7、3.3.1、3.3.2、3.3.7、4.1.1、4.2.2、4.2.3、4.2.5、4.2.8、4.2.10、4.2.14、4.2.17、4.2.19、4.5.2、4.5.4、4.5.6条

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2018第3.0.4、3.0.5、3.0.7、3.0.8、4.2.3、4.2.7、5.3.2、5.4.12、5.7.2条

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5(2009版)第3.1.1、5.1.1条

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第7.2.2、7.2.4、8.3.1、8.3.5、8.3.8、10.1.1、10.1.2、10.1.4、10.1.5、10.1.6、10.2.1、10.2.2、10.3.1、10.3.2、10.3.3条

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411-2019第3.1.2、4.2.2、4.2.3、4.2.7、5.2.2、6.2.2、7.2.2、8.2.2、9.2.2、9.2.3、10.2.2、11.2.2、12.2.2、12.2.3、15.2.2、18.0.5条

8.《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GB 50495-2019第1.0.5、5.1.1、5.1.2、5.1.5、5.2.13条

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第5.2.1、5.4.3(1)、5.5.1、5.5.5、5.10.1、7.2.1、8.1.2、8.2.2、8.3.4(1)、8.3.5(4)、8.11.14、9.1.5(1—4)条(款)

10.《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 50787-2012第1.0.4、3.0.6、5.3.3、5.4.2、5.6.2、6.1.1条

1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8第4.1.3、4.1.4、4.1.5、4.1.14、4.2.1、4.2.2、4.2.6、5.1.1、5.1.4、5.1.9、5.1.10、5.2.1、5.2.4、5.2.8、5.4.3、6.2.3、6.2.5、6.2.6、7.3.2条

1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第4.0.4、4.0.5、4.0.6、4.0.7、4.0.8、4.0.10、4.0.13、6.0.2、6.0.4、6.0.5、6.0.8、6.0.13条

1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第4.0.3、4.0.4、4.0.5、4.0.9、6.0.2、6.0.3、6.0.5、6.0.6、6.0.7条

14.《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 142-2012第3.2.2、3.8.1条

1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 144-2019第4.0.2、4.0.5、4.0.7、4.0.9条

16.《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 173-2009第3.0.1、3.0.2、4.2.1、5.2.1、7.2.1条

17.《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第5.1.1、6.1.6条

18.《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 255-2012第4.5.1条

19.《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 289-2012第3.0.4、4.0.1条

20.《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475-2019第4.2.1、4.2.2、4.3.6、4.4.3条






 碳咨询、碳计算服务


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碳中和研究院主要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碳中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参与过国外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制定,提供科技创新及碳计算与碳预测大数据支持的团队。同时参与过碳中和岛零碳排放街区等实际工程。通过实际工程和政府决策技术支持的经验,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科学性、落地性的服务,帮助政府和行业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下的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碳排放计算

基于碳中和目标,开发了一套高精度的碳排放计算方法。通过将城市和建筑视为有强烈非线性关系的城市系统(包括复杂的社会动态关联),利用仿真模拟方法预测其长期的环境影响,来拟定城市和各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针。利用开发出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通过与实际值的对比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对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路线支持。




城市级别碳排放仿真模型

根据社会碳中和相关制度、经济、技术的支持和推广,预测城市及行业产生的环境负荷(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等),并通过真实数据验证提高模型的计算精度


服务于政府对各部门、各行业制定分类碳达峰、碳中和的分项目标;服务于政府对优秀碳中和技术进行补贴政策性推广;服务于政府碳中和政策和制度的效果评价


以建筑领域为例,考虑到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建筑运行期间的CO2强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施工期间的CO2强度以及电力的CO2强度变化。可以预测到2060年不进行任何技术干涉的情况下CO2排放量及采用不同节能减排措施下CO2排放量。



城市单一行业领域碳排放仿真模型

有多个单一行业领域碳排放仿真模型如:

规划领域总结了世界各地设计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的特点和问题后,发展了土地利用政策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

建筑结构领域开发了定量计算了木结构建筑实施多级利用木材回收技术对环境的改善效果;

交通领域考虑到新铁路轨道开发规划阶段所假设的使用和运营条件的差异,开发了一种新铁路轨道开发引起的CO2排放变化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等



碳排放评价技术

考虑到各行业之间的关联因素,通过建立高精度的计算与评价仿真模型,并在一定的时间段或生命周期内静态评估其引入效果。同时考虑到各行业与社会动态的相互作用,对城市包括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环境负荷降低措施进行复杂的动态评 价。





低/零碳建筑、园区、城市(规划、设计、实施)



通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设计、负荷预测、建筑无人值守最优化控制、故障诊断等技术。有一整套完善的全自主研发的技术体系,在经济学模型阈值下,让低碳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增量成本或者不具备商业的推广性。


每个项目,每个工程都是通过开发的最优化模型(经济加技术最优)进行技术筛选,不仅仅考虑到设计也考虑到运维到解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选择最合适推广的技术内容。


零碳目标体系通过综合能源规划细化到具体能源方案中。明确发展原则与应用场景、制定管理机制与引导策略。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城市、园区、以及待建、在建、改造项目,零碳目标体系分别以不同方式结合综合能源规划进行落实。





低/零碳智慧化平台



做到数据实时采集控制,预测用能和碳排放趋势。建筑碳排放监管系统对建筑内水、电、采暖、制冷等各类能源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统计用量,分析碳排放情况,预测碳排趋势,诊断碳排情况,挖掘节碳潜力,使建筑的运营成本保持最低的同时能做到实时对碳排放进行监管。


用全生命周期的计算模型对单体建筑碳排放进行计算的时候,建筑物的运维期站总体碳排放的绝大多数,而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其碳排放所占比例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比重越大。所以,运维阶段的碳中和(零碳建筑)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持续的建筑物的能耗进行采集、分析、模拟、提升,才能使单体建筑保持碳中和的效果

在施项目智慧低碳平台



END


合作联系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于住建部官网以及其他平台,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 / 智慧中心

审定 / 智慧中心

栏目编辑 / 党建工作部(党办)




更多链接


中建设计研究院召开2021年三季度市场营销推进会

贯彻新发展理念 | 科技引领未来——中建设计集团科技类奖项巡礼

助力首都城市更新|中建设计中标1.94亿元城市更新EPC项目

中建设计集团入围北京市京西“一线四矿”及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概念规划方案征集竞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